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动态 > 媒体新闻

苏州仿古拱桥设计介绍

发布者: 发布时间:2020-08-04

苏州仿古拱桥设计介绍

石拱桥是古代常见的一种桥梁 , 在江南水乡比比皆是 , 作为 " 拱桥 " 这一形式 , 全国到处都有 , 但是 , 南方的拱桥与北方的拱桥有所不同 , 而苏州地区的拱桥又不同于其它江南的拱桥 , 有他的特点 , 在设计时必需将它的特点融化在设计中 , 随着经济的发展 , 苏州地区有许多景观工程建设 , 如高档住宅区,旅游休闲游览区,湿地公园等 , 很多都要求设计古代石拱桥的样式 , 但是 ," " 砌的拱桥毕竟难以满足现代交通的需要,在汽车行驶的震动下,石拱的石块容易松动以及在车辆行驶下对拱产生水平作用力(原本是没有的)而使桥梁遭到破坏,苏州许多古代小拱桥就是因为走车后很快被破坏的;此外,砌筑石拱桥是需要一定的技术和经验的,有经验的老石匠愈来愈少,而传承的年轻人更少,因此,仍然采用石砌拱圈结构是不妥的,由此出现了仿古拱桥的设计课题。

一、苏州古石拱桥的特点分析

  要进行苏州仿古拱桥的设计首先要分析苏州古代拱桥的特点,了解了它的特点才能去继承和发展它,那么,苏州古代拱桥有哪些特点呢?

   1. 苏州的古代拱桥基本上都是半圆拱坦拱很少见(在山区基岩外露地点偶见),这反映了古代工匠的智慧,因为他们在实践中知道坦拱是有水平推力的,而广阔的、苏州地区的冲积平原的地基都是软土地基(最大的淤泥质亚粘土层厚达 18 左右),在当时的基础工程技术条件下是难以抵抗的,而 " 半圆拱 " 在恒载作用下基本上 是没有水平推力的,适合于软土地基上建造;此外,半圆拱也是南方水运交通的需要,因为,古代南方水运发达,船只又要挂帆,也只有高耸的半圆拱才能满足水运通航的高度要求,由此,苏州地区的古石拱桥都是半圆拱的,这显然与北方或西部地区不同,北方或西部地区的拱桥有半圆拱也有坦拱而且,坦拱很多,这是古人根据地基承载条件和使用要求作出的选择。

     高耸于水面之上的半圆拱,加之倒映在水中的倒影从景观上来看,非常美丽, 和富有诗意, 能更好的体现小桥流水的江南风情。

2. 苏州的古代拱桥基本上都是用很规则的花岗石弧形条石砌成,而且基本上是干砌,而不是像北方或西部地区用块石、片石、卵石甚至乱石砌成。

条石拱圈的砌法基本有二种;一是;弧形条石 + 横梁石组合,间隔砌筑,二是;全部为弧形条石砌筑(横向有错缝和不错缝二种),无论何种砌法,在拱顶处必定是条石,即拱顶处是没有砌缝的,用现在的话来说,拱顶是没有的。

   3. 从结构总体设计上来说,轻台,薄墩,薄拱可以说是苏州古代拱桥的一大特点,正因为前人看到了苏州地基软弱的特点,他们知道在这种地基上建桥,桥梁应该尽量的轻巧一些,因此,苏州的古石拱桥,大多有很薄的墩台身,拱圈的厚度也很薄,因此,整个桥梁就显得很轻巧,既能符合软土地基的要求,又在景观上彰现轻巧的视觉感观。

     北方的拱桥,由于地域的差别,气候、温度的因素,拱桥一般较厚重

   4. 苏州古代拱桥的装饰也是它的一大特点,一般的古代桥梁都是没有装饰的,而苏州的古代拱桥是有装饰的,例如;拱眉楹联石楹联石座挑担石词牌桥名牌”“揽船石等等,环太湖的浙江地区也有拱桥装饰,但是没有苏州如此之多的花样,苏州的中外闻名的著名古桥吴门桥就是很好的代表作。

     “拱眉使拱圈具有立体感和层次感,使立面景观更丰富。

     “楹联石楹联石座词牌桥名牌赋予桥梁文化底韵。

     “挑担石(也称耳朵石 不但起了立面上的装饰作用,而且,拉住了二侧侧墙,象现代的锚杆挡土墙中的锚杆一样,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 减小 拱腔内填料对 侧墙的土压力,有利于侧墙的稳定。

     “揽船石可以固定船只在桥梁旁边。

5. 在苏州古代拱桥设计中体现苏州吴文化特征是又一特点;苏州古代的建桥者并没有把交通功能当作建桥的唯一目的,他们同时 桥梁 建筑与文化融化在一起 ,使桥梁具有文化活力,为此在桥立面上设置了楹联词牌,请当时的文人墨客题词写诗,携刻在楹联石上,传给子子孙孙,当后人看到楹联时就会浮想联翩,品味楹联的含义,桥梁就有了文化底韵,这是苏州传承吴文化的极好范例。

在苏州的著名景点南濠街的游船码头上的石牌楼上,有一副楹联,只有上联没有下联,景区请苏州的文人创作的上联,并出重金向全国征求下联,全国有许多文人墨客投稿应征,然而,至今没有能征到理想的、绝妙的下联,因此,下联至今空着,旅游者看到上联就会品味上联的含意而浮想联翩,可见楹联之魅力。

近来,远方出版社出版了江南六镇吴越古镇名胜对联赏析一书,书中收录了许多桥梁的楹联,诗意浓浓,反映了古苏州的灿烂文化,有了楹联,桥梁就有了文化底韵,这 是吴文化的表达方式之一。

   6. 苏州古代拱桥的人性化设计也是它的特点之一;

   苏州古代的建桥者不但考虑桥梁的陆路通行功能,而且也考虑水路的通行功能,古代船只都是用人力的,上水行船时要用人力拉纤,为此,建桥者在桥台与二侧 岸连接处设计了纤道纤夫可以从纤道上通过桥孔,这不是很人性化吗?。 

  苏州古代拱桥大都是人行桥,古代的建桥者考虑到行人的劳累,一般将上下桥的踏步宽度设计得很宽,一般为 50~60 厘米,远比现代踏步宽得多,而踏步高度在 10 厘米左右,也比现代踏步低的多,为什么呢?因为,古代运输都是肩挑人扛,人上下桥是很累的,宽而低的踏步较省力,而且,累了以后可以停下来休息, 50~60 厘米宽的踏步刚好能放置一个菜篮;同时为了尽快降低高度下桥,古人巧妙的将踏步适当倾斜,使每步的高度降低最大,这是现代踏步设计所没有的。

  还有,古代拱桥的栏杆高度很低,大致在 60 厘米左右,上下桥的人累了也可以坐下休息,以上这些够人性化了吧?。

 7. 栏杆大多是花岗石栏杆,栏杆的样式很朴实无华,很简单,很少花里胡俏的,布局大多是栏杆柱 + 实体板式栏板 + 狗尾巴模式,这与现代花俏阔气的栏杆形成对比。

  从栏杆的尺寸上来看,为了减轻桥体的重量,栏杆的尺寸大多比北方的拱桥栏杆来得小一些,例如栏杆柱的截面尺寸在 20x20 厘米左右, 显得轻巧 ,而北方拱桥栏杆柱的尺寸在 22 厘米以上,显得厚重,这也可以说是南北拱桥差别之一吧。

 8. 特别的结构方法;从结构来看,如前面所述,苏州石拱桥的拱圈大多是用条石砌成的,它的拱脚简单地直接放在墩台顶面,就像简支梁一样,没有任何支座结构;而拱顶处一般没有砌缝,使用整块条石居中合拢的,条石接缝在拱顶的二侧,这样的拱圈是几铰拱呢?显然决不是常见的三铰拱二铰拱,在相邻条石的接触面处都可以看作为一个,那么,是否可以简单地说是多铰拱呢?。

  “多铰拱从结构理论来说是一种不稳定结构, 有人说;拱圈只要有四条以上裂缝就是危险的桥梁!可能 就是基于结构的理论, 不过,我并不苟同 ;苏州建城 2500 年来,建成的多铰结构(即四条缝以上的)的拱可以说不计其数,然而,至今著名的吴门桥枫桥上津桥下津桥” …… 依然屹立,这是否可以说是对理论的挑战呢?,为什么不稳定的多铰拱能够不垮塌呢?当然有其道理,正因为我们的先人明白了其中的道理,才能建成如此多的多铰石拱桥

  笔者分析,这种多铰拱不垮的原因可能是古人采取了以下几个措施;

(1)   后落架施工;即在拱架上施工全部上部结构,确保处在上部结构重量的紧压下,相互挤紧,传递压力。

(2)   对称均匀地砌筑上部结构(包括回填料),避免拱圈承受单向水平推力。

(3)   拱顶进行压重,压住拱圈;古拱桥的桥顶一般都有一块面积较大的合拢石,四周还有较大的条石拼接在一起形成拱顶平台,压在拱顶,阻止拱顶在承受填料侧向压力后的上,使拱圈承受和传递压力而紧压在一起。

(4)   用片石或拳石嵌挤紧的护拱、填料的摩擦角大,减小了对拱圈及侧墙的土压力,减少了拱圈侧向(顺桥向)失稳的可能性。

(5)   落架按照对称、均匀、缓慢的要求进行。

  以上几点也是我们设计时经常提醒施工单位的,一般情况下,我们不主张早期脱架施工,对落架也有严格的要求,要求对称均匀的施工拱上建筑,不是这样的吗?。 

  在北方和西部地区,也有用块石或毛石干砌的拱圈,有的人可能会说石块是错缝的,不能算铰,也有道理,但毕竟是,算不算要通过科学研究来确定,由此也可看出, 它们与苏州拱桥的不同在于;苏州拱桥的是明确的,有几个铰是清清楚楚的,所以, 苏州的条石拱圈在结构 是有特点的。

以上介绍了苏州石拱桥的特点,应该说,苏州的石拱桥既有江浙一带拱桥的共性,也有它的特性,仿古拱桥的设计就必需抓住它的共性和特性,才能做出符合苏州风味的拱桥。

也许还有什么特点我没有 意识到 ,有待在设计中逐步发现和认识。

二、仿古拱桥的设计要点

  仿古拱桥的设计首先要明确仿什么?如何仿?的问题,仿并不是原样照搬,仿的过程是一个继承发展的过程,要继承好的、美的而摒弃不好的,例如在实践中发现江浙一带,尤其是山区拱桥的立面装饰比例失调,很不好看,我们就应该 改进 它而不是照搬。 

 1.  总体设计;首先,要从总体设计来仿,找一些公认美的古石拱桥来研究,可以发现有的古石拱桥的造型确实是很美的,例如;苏州的名胜吴门桥江村桥和已经拆除的枣市侨”“大日辉桥等,都是很美的古石拱桥范例;它们的各部比例非常协调,看着非常和谐, 舒服, 例如 枣市桥,它跨越京杭大运河与苏州环城河的连接河道,原来的水运交通非常繁忙,它是三孔的,三孔的跨径比例几乎就是黄金分割比,这可见我们的先人的智慧。

  总体设计上的比例协调、各装饰部件位置和大小的和谐是仿古拱桥设计的重要环节。

在苏州环古城风貌工程中,要求移建古石拱桥枣市桥,由于原桥拆除后,石料大量丢失,已无法移建,因此,决定仿建枣市桥,即现在跨环城河的蟠龙桥,边孔与中孔的比例基本按原枣市桥的比例恢复,但是跨径要根据通过大型游船的要求决定,中孔最后定为 15.0 ,比原枣市桥要大一些,可以通过宽度 8 的大型游船,边孔跨径 9.0 ,边孔与中孔的比例 0.6 ,因此,从总体造型上基本与原古枣市桥相同,恢复了它的风貌,与西侧著名的吴门桥遥相呼应,充分体现了苏州传统古石拱桥的风貌。

2.  无论从拱本身的安全,还是水上现代水运的安全,主拱圈采用石拱圈显然是不妥的,因为,现代船只都是挂机船,速度快、波浪高、震动大,对于多铰的拱来说是个威胁, 而且, 碰撞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,因此,采用钢筋混凝土拱圈来替代石拱圈,以钢筋混凝土拱圈作为主要的承重结构才能保证交通的安全,为了外观上要与石拱桥相似,在钢筋混凝土拱圈的侧面用花岗石镶面,遮住混凝土拱圈,因此,从立面上来看完全与石拱圈相同,钢筋混凝土拱圈只有在桥孔内的底面外露在大气中,为了保护混凝土拱圈,一般对拱圈底面采用现代的喷砂装饰处理,喷砂的色泽要求接近天然石色,这样既可保护拱圈,延长混凝土的使用年限,又能使拱圈更接近天然石拱圈的外观。

也有先用花岗石砌一层较薄的拱圈,然后在其拱背上浇注钢筋混凝土拱圈,石拱圈完全是作装饰用,不考虑受力,拱圈侧面再镶面后,外观完全是石拱桥的状态,但是,考虑通行汽车的震动较大,害怕拱圈石掉下的安全问题,因此,在通行汽车的仿古拱桥中建议谨慎采用,一般在少数人行桥及危石拱桥加固时才采用。

3.  墩台的设计;桥墩、桥台身的厚度,应遵循苏式古石拱桥轻台薄墩的特点进行设计,如果设计的墩台厚度很厚重,那么就不是仿苏式石拱桥了,曾看到有的设计单位设计的拱桥,桥墩厚度很厚,甚至达 3.1 ,那是仿欧洲的拱桥式样,而且,他们也没有弄请,欧洲或英国的拱桥很厚的桥墩并不是景观的需要,而是结构现实的需要,因为在欧洲冬季温度远比苏州低的多,结冰及化冰的冰凌对桥墩的 挤推 作用力巨大,桥墩薄了是抵抗不住 ,所以他们的拱桥必需有很厚的厚度,这是结构的需要,在苏州水文、地基的情况下采用很厚的墩台身是违背设计原则的 、是盲目的模仿而已

墩台的顶面就是拱圈 的支 承面,就是起拱线的高度,苏州的拱桥的起拱线都在常水位以上附近,太高了就没有水中满月倒影的美景,低于常水位时,拱脚泡在水里,对拱圈的耐久性不好,这恐怕也是我们苏式古石拱桥的特点吧?支承石拱圈的条石常称水盘石,如果可能的话, 可能采用花岗石的水盘石,结构上可能复杂一些,如上述的蟠龙桥就是采用的花岗石水盘石;经过实践观察,由于起拱线在常水位以上 10~ 30 厘米 ,而机船的波浪高度在 50 厘米 左右,水盘石在长期水冲下,都发黑或长青苔,分辨不出水盘石是石头还是混凝土,因此,近来一些仿古拱桥的水盘石就直接采用混凝土结构了,当然,如果景观要求高的话,采用花岗石水盘石也 是可以的。

墩台身的厚度,根据拱圈厚度、拱圈间净间距等因素来确定,一般在 80~ 120 厘米 为佳。

牵道的设置,古时,为了给船拉纤的纤夫过桥,在桥台周围设置能通过人的纤道,既扩大了基础,又方便了船民,实际上也有装饰作用,有了这一圈,似乎好看一些,对拱圈施工也有利,现在虽然不需要拉纤了,但是可以象征性的设置一定宽度,对美观也有好处, 而且,对于防止挂机船碰撞拱圈,加宽的纤道也有防撞拱圈的作用, 纤道宽度一般设置 20~ 50 厘米 宽。

4.  拱圈的镶面设计;为了遮住混凝土拱圈,就需要对拱圈镶面,从总体来说,有二种镶面方法;

1 )独立花岗石拱圈;即将混凝土拱圈缩进一段,用花岗石来砌这一段拱圈,混凝土拱圈与花岗石拱圈之间是独立的,在早期设计中曾采用过,但是发现由于温度线胀系数不同, 拱圈之间会出现错台及二拱圈之间总是存在一条纵缝,会反映到桥面人行道出现裂缝,而且砌筑也很麻烦,因此,逐渐不再采用此方法。

2 L 形花岗石挂砌镶面;混凝土拱圈边上设置一个小牛腿,然后,用倒 L 形的花岗石块边砌边挂,挂砌在钢筋混凝土拱圈的小牛腿上,拱顶附近 一段 的石砌块 用钢筋 锚固在拱圈的小牛腿上,使二种材料的拱圈形成一个整体,共同受力,这是目前使用较多的拱圈镶面方法。

  挂砌镶面从立面上看镶面石的镶法有三种;

1 )全条石镶面;即 L 形的镶面石从立面上看全部是 6 0~ 120 厘米 的圆弧形条石,这是目前设计中用的比较多的镶面。

2 )条石 + 横梁式镶面;即二条条石之间夹一块横梁石的镶法,条石的弧长横梁石的弧长,其比例约为 5~6:1 由于对加工的精度要求较高,因此采用得不多。

3 )料石式镶面; L 形的镶面石全部是弧长 20~ 4 0 厘米 宽的拱圈石,由于不是苏式石拱桥的风格,所以很少采用,仅在一些较大跨度的坦拱桥上使用过,如苏州的泰让桥来风桥

拱眉的设置;拱眉的形成有二种方法;

1 )拱眉直接做在 L 形镶面石上形成一个整体,是目前采用较多的一种。

2 )叠压式;即在镶面石顶面背上再镶砌一块眉板眉板自己也形成一个,厚度约 5~ 8 厘米

镶面石的砌筑要求外露面的砌缝不得露浆,外观应是干砌的。

5. 侧墙的镶面设计

  苏州的古石拱桥的拱上侧墙和桥台侧墙都是用条石镶面的,基本上有三种镶面形式;

1 )丁顺相间式;条石按一丁一顺的方式镶砌,丁石伸入侧墙砌体内,上下错缝,边砌边镶,与侧墙本身混成一体,此种方式的侧墙较牢固, 经久耐用, 目前大都采用此方式。

2 )全顺条石镶面;在古桥中有不少采用此种方式,但是要知道,以前石料加工全靠手工,所谓条石,其内侧很不规则,因此,仍能与侧墙墙体较好咬合,而现在都是机械加工,条石很规则,不容易与墙体咬合,成为一层,因此,整体性差,故较少采用。

3 )贴面式镶面;按建筑贴面的方法镶面,贴面石很薄,一般为 3 厘米 左右,用砂浆在侧墙的外面,由于它做出的墙面很细,砌缝极小,距离稍远看上去就是一垛白墙,没有立体感,更没有古桥侧墙的风貌,因此,在桥梁设计的仿古拱桥设计中很少使用,效果极差。

侧墙的外观应符合苏州古石拱桥的风貌,要求粗旷而不要求精细,加工精度乙双即可,砌块之间的砌缝必需明显,砌缝宽度控制在 7~ 10 毫米 ,这样才有立体感和粗旷感,否则,人离桥稍远,看上去就是一片白墙而已;同时,砌缝也不得露浆,整个墙面的外观应是干砌的。

镶面石顺石的长度一般为 60~ 80 厘米 ,高度一般为 25~ 30 厘米 ,厚度 13 厘米 左右 ,丁石的长度一般为 30~ 40 厘米

对施工单位 要特别强调三点;镶面石外露面要、砌缝宽度必须保证 7~ 10 毫米 、砌缝不露浆。

6.  拱脚的设计处理;苏州的古石拱桥的拱脚都是直接放在墩台面上的,由于古石拱桥是没有汽车通行的,这种做法并没有什么后顾之忧,而仿古拱桥有的是要通行汽车的,在汽车荷载的作用下对拱有水平推力 及震动 ,因此,必需对拱脚加以 适当的制约,但是又必需保证拱脚为铰结,因此,在设计中一般把拱脚伸入拱座 10 厘米左右,使拱脚的位移受到制约,由于伸入的距离远比拱厚小,因此,拱座不住它,它仍然能起到的作用,为了作用的充分,拱座内要求涂刷沥青或其它混凝土隔离剂,使拱圈混凝土不与墩台 混凝土粘连。

7.  护拱的设计;古石拱桥的护拱比较简单,一般是用片石干砌挤紧或石灰砌筑,在现在的设计中,一般采用低标号砂浆砌片石,在多孔拱桥的拱圈之间当空间太小无法砌筑时,采用低标号片石混凝土浇筑,但是,浇筑前,应对与拱圈的接触面进行涂沥青处理,以与拱圈混凝土隔离,确保 拱圈 受力明确。

护拱的设置方法,一般是在拱背 L/4 点处的圆弧切线向外延伸作为护拱顶面界线,这对单孔拱桥来说 是可以的 ,但对于多孔拱桥,经多年的设计实践发现,这样在二拱圈之间会形成一个三角形的填土区,水排不出去,必需设计泄水孔,而且造成了拱腔内填土厚度不均匀,不利于桥上路面的稳定,因此,改而采用相邻拱顶连线作为护拱的顶面界线,使路面的填土厚度基本均匀,避免路面出现波浪,也可以减少拱圈泄水孔的设置。

护拱在各变形缝处不能断开,否则将失去护拱的作用,相反,成为恒载加在拱圈上了。

8.  拱腔内排水设计;对于通行汽车的拱桥,由于它的路面基层都要求密实度达到 95% 大多是压路机碾压,因此基本上 是半刚性的板块,透水性很小,而且,有沥青混凝土或水泥混凝土面层,纵坡一般 都较大,路面纵向排水性能很好,拱圈设不设泄水孔都可以。

而对于人行桥由于填土密实度低、或多孔拱桥拱圈之间有三角形填土区域时,应设置拱圈泄水孔,泄水孔可采用直径 5 厘米 PVC 管予埋在拱圈中,进水口处应设置碎石反滤层,泄水孔横向间距 3.0 左右。

9.  桥面的设计;对于通行汽车的桥梁,桥面设计一般按道路设计的路基路面统一实施,没有特殊的要求,而对于人行桥梁来说,桥面的设计也是一个重要的设计方面。

在桥顶中心可以设置象征性的合拢石,这是一般古石拱桥有的,合拢石尺寸较大较重,一般在 120x120~180x 180 厘米 ,厚度 15 厘米 以上,表面作浮雕装饰桥面 ,要指出的是;合拢石在有的古石拱桥上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构造物,由于古石拱桥多是多铰结构,如果拱顶没有适当的压重,拱圈是不能稳定的,因此,合拢石是不可缺少的,在现代的钢筋混凝土拱圈的仿古拱桥中只是仿的一种装饰而已。

踏步人行桥的下坡坡度以 0.25~0.3 为宜,踏步宽度 50~ 60 厘米 ,踏步高度 10 厘米 左右,每级踏步可以适当向下倾斜( 3~ 5 厘米 ),以争取高度,尽快下桥,这样的设计使行人上下桥很轻松。

为了方便群众自行车上下桥,可以设置自行车推行迹道,这是在古桥中没有的,是现在的交通需要。

 10.  立面上装饰件设计;苏州古石拱桥的立面上的装饰件不少,应根据实际情况设置,一般有;

1 )楹联石;用来请文人墨客或官员题写诗词,赋予桥梁文化底蕴,桥上有了楹联,桥就有了文化生命,就有了丰富的内涵;携刻的字一般采用凹字或凸字,采用凹字的较多,刻好后涂以古铜色涂料,显得古色古香、古朴典雅。

也有不刻字的楹联。

楹联石一般宽 20~ 40 厘米 ,高 250~ 450 厘米 ,厚度 15 厘米 ;对于单跨拱,一般设置在距拱脚 20~ 30 厘米 处,对多跨拱,设置在二拱圈背之间,高度视楹联石的宽度而定,一般距起拱线 30~ 120 厘米 , 应注意立面上的协调。

楹联石座放在楹联石的下端,起对楹联石的装饰作用,一般在对装饰要求较高时才采用,它的头部突出于楹联石,雕花装饰。

2 )挑担石;它不仅具有装饰作用,同时还具有重要的构造作用,古时的拱桥桥宽较窄,挑担石伸入拱腔内, 甚至 贯穿桥全宽,它可以拉住二侧侧墙,而穿过回填土有助于土压力的减小,因此,它在结构上是有作用的,而现在的拱桥桥宽一般都很宽,挑担石又不能很长,结构作用减弱了,主要起立面装饰作用。

挑担石伸出墙面 30~ 40 厘米 ,在楹联石顶上的一块的宽度应大于楹联石宽度 10 厘米 ,其它挑担石宽度 40~ 50 厘米 ,伸入墙内的长度约为伸出长度的二倍;挑担石一般设置在拱的 L/4 处距拱背的高度约 10~ 20 厘米

伸出部分可以方头、圆头,也可以雕花或线条装饰。

(3) 词牌;是设置在多孔拱桥的边孔拱圈顶部的石牌,上面刻词 ,一般为二个字的词,常为警句,如清心”“慎思” ...., 它也能赋予桥梁的文化底蕴;也有不刻字而雕花的,也有是白牌,都 有装饰作用。

词牌尺寸一般为 40x80x 15 厘米  

(4) 桥名牌;一般放在中孔拱顶,一个好的桥名同样能赋予桥梁文化活力,例如苏州的一些桥名中就蕴含着文化典故 ,例如,苏州的觅渡桥、渡僧桥、枫桥等都包含着文化故事

桥名牌的尺寸根据拱顶到栏杆下槛底的高度来确定,常见 40x80x 15 厘米

(5) 揽船石;是刻有象鼻孔的石头,用来固定船只用的,一般设置在水面以上 80~120 厘米的位置,与镶面石镶砌在一起,也有进行雕花装饰的。

11.  栏杆设计;苏州古石拱桥的栏杆一般都很简朴,大多是 60 厘米高的条石栏板加简单的柱,较矮的栏板可供行人休息;但是,由于经济的发展,人们对景观的要求和对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,因此,仿古拱桥不少都采用华丽的花板栏杆,高度也加高到 80~110 厘米。

我想,应该根据桥梁的具体情况来确定,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,要与周边文化氛围相协调,例如;蟠龙桥它与吴门桥相呼应,如果栏杆太华丽,则与盘门三景的吴门桥不协调,因此,蟠龙桥采用了简朴的板墙式栏杆,而处于苏州著名景区山塘街附近的五龙桥,因为周围的建筑都是较华丽的仿古建筑群,因此,采用华丽的花板栏杆是与环境的建筑风格是一致和匹配的。

狗尾巴或称抱鼓,是石栏杆的特有元素,没有狗尾巴就会有一种意犹未净的感觉,它的装饰一般较简朴,如果在现代景观区域也可雕刻得豪华洵丽一些。

12.  继承和发展; 

随着经济和技术的发展,人们对景观的要求越来越高,审美观点也各不相同,交通的需要也必需在拱桥上通行汽车,已经不满足于传统的半圆拱拱桥,在一些重要的主干道上,尽管可起的高度不高,业主也要求设计仿古拱桥,既要满足交通需要,又要满足景观设计的需要,因此,必需在继承的同时予以发展。

近一些年来,设计了一些非传统的仿古拱桥,例如;苏州的泰让桥为一座净跨 35 ,矢高比 1/7 的钢筋混凝土箱形空腹坦拱桥,其外观采用了苏州传统的石拱桥装饰元素,花板式花岗石狮子头栏杆,与周围的苏式民居和苏州市规划展示馆的风格相协调;最近,正在设计的 一孔 36 昆山玉山桥也是一座与泰让桥类似的坦拱桥,它的装饰突破传统的元素,做了大型的反映昆山传统文化的浮雕、既气派又显得古色古香,赋予桥梁更多的文化底蕴 和内涵

坦拱在基础工程技术不发达的古代,在苏州的软土地基上是难以构建的, 对于现代的工程技术来说并不是问题,但是,其经济代价是十分巨大的,其投资大多花在基础工程上,例如上述的泰让桥,一个桥台就用了 49 根直径 120 厘米 的钻孔灌注桩,仅钻孔桩混凝土就 3569 立方米 ,而拱圈混凝土只有 359 立方米 ,几乎是 10:1 ,可见其基础工程的投资是很大的,因此,在方案设计时应慎重考虑,在投资允许、景观和功能确实必需的情况下才使用,应充分向业主说明利弊。

现代交通型拱桥的设计中,还发现有一个恼人的问题,也就是纵坡和视距问题,要做拱桥,就要!,不起来就不好看,如果要起来,则纵坡 就会 很大和视距不良就会成为重大问题,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在 20KM/h 时是 9% ,近一些年来, 苏州 设计的一些仿古拱桥都大于此值,而且都在主要道路上,车速均大于 20KM/h ,例如,苏州的斜塘桥三孔半圆拱桥,纵坡 12% ,如果要减小纵坡,就会延长路桥接坡长度,会影响路二侧的建筑地坪规划和景观。

12% 的纵坡还不是最大的,苏州工业园区新建景区李公堤中的桥梁纵坡还要大,以致于要派人值守指挥,景观需要和技术标准存在矛盾 ,在继承和发展中,处理好这一矛盾是很重要的

由于纵坡很大,为了要突出的姿态,桥中的竖曲线半径往往很小,不可能达到规范的要求,因此, 0. 纵断面视距很差,给交通上带来了安全隐患。

近几年来,也设计了不少多孔仿古拱桥,例如;苏州相城会议中心桥( 5 孔,跨径 7~ 8 )、星华街桥( 7 孔,跨径 9.477~ 13.0 )、盛泽荡 9 孔拱桥(跨径 8.24~ 12.0 )、盛泽荡 19 孔拱桥(跨径 4.7~ 12.0 ,未开建)、横扇 B 桥( 23 孔,跨径 2.93~ 7.6 )、昆承湖桥( 45 孔,跨径 6.0~ 15.0 ), ……, 3 孔及单孔拱桥更是有很多,不及细列,其中不乏有纵坡很大、视距不良的桥梁,但是为了满足业主在景观上的需要,也只能这样了,是一种无可奈何的选择,决不是设计人的本意。

有的人可能会担心混凝土的寿命比石材短的问题,混凝土寿命约 70~80 年吧,是它暴露在大气中的情况,如果我们把它与大气隔断,就能延长它的寿命,例如拱底喷砂处理,其实,也不必担心,即便是混凝土寿命到了,就现在的技术也能对它进行加固处理,例如;粘贴高强碳纤维加固,何况再隔七、八十年,我想到时加固的技术会更先进;著名的桥梁学家林同炎先生说过世界的城市大约 30 年要改造一次 …… ” , 从改革开放到现在不就是 30 多年吗?许许多多的老桥拆除变了新桥,再隔七、八十年是什么情况难以预料,所以大可不必担心,让我们的后代去解决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