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动态 > 媒体新闻

龙潭——昆明北郊曾经的微水系

发布者:编辑 发布时间:2024-05-21
古代的昆明曾经是一个水网密布的城市,在远古时期,如今主城的大部分区域均位于滇池之下,随着气候的变化,滇池水位下降,位于其北岸露出沃野千里,开启了昆明城市建设史的历程。
       滇池北岸的昆明坝子呈北高南低的地势,昆明北郊是城市主要水系网的源头和上游区域,母亲河盘龙江汇集九十九源,在群山峻林中蜿蜒而下,汇入滇池。有元以来,她的两条子河—金汁河与银汁河以其为中轴线,自松华坝左右分出,分别灌溉两岸田亩。以此为主灌溉水系的昆明北郊东有金马山,西有长虫山,中小四脚蛇山,位于山的边缘之处,分布有众多的泉眼和地下水涌出点,在中国传统文化中,龙是水的象征,龙王是民间布云施雨的神灵,古语说,水不在深,有龙则灵,对水有着无上敬仰的当地人,将这些泉眼和地下水涌出点称之为“龙潭”。
      昆明龙潭的分布特点与滇西地区的龙潭有所差异。以大理苍山为主要代表的滇西地区,龙潭主要位于山巅之处,水流由山间峡谷下泻至坝区,而昆明的龙潭多位于山脚聚落高位之处,临近村庄,多以引水设施途径坝区向居民供水灌溉后,分泄部分山间洪水,最终与盘龙江、滇池构成水系循环网络,在昆明灌溉史和水利史上,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,是不可或缺的微水系。
      昆明北郊的龙潭,众人熟知的有黑龙潭、白龙潭、蓝龙潭、青龙潭、黄龙潭。其中,知名度最高的为黑龙潭,它位于昆明市北郊龙泉山,山脚下有两潭池水,一清一浊,面积共600平方米,相互连通但浊不变清,清不变浊,曾经是著名的道教圣地,汉代称为“黑水祠”,因传说云南龙王黑龙龙宫在此,后称为“黑龙潭”。唐宋以来,黑龙潭成为老百姓祭祀求雨之处,明清时期,多次融合江南园林元素进行修葺,以梅花作为基调树种,形成“龙泉探梅”之靓丽风景,如今成为昆明北郊的核心景区。黑龙潭曾经是昆明古六河之一——银汁河的重要水源。龙潭之水涌出后汇入银汁河主河道,途径西北区域多个村落,成为盘龙江西北岸主要的灌溉水源,最终在小菜园立交桥节点汇入盘龙江。

黑龙潭(图片来源:互联网)
       白龙潭有二,一为在金马山支脉边缘的白龙潭,白龙寺村依水而建,曾经为金汁河的重要水源补给,东北不远处,分布有草龙潭,是刘家营村曾经的饮用水源。二为位于长虫山脚的白龙潭,曾经是昆明啤酒厂的水源,延田间沟渠,汇至银汁河,是为河道主要水源之一。

      已成为人与自然小区景观水体的白龙潭(图片来源:作者自摄)
      蓝龙潭位于长虫山脚麦溪村,经山野沟壑连至银汁河,作为河道的水源补给。青龙潭,亦有二处,一处位于滇源街道白邑村,为盘龙江正源之一,称为龙脉,另一处位于金辰街道波罗村,延田间沟壑进入金汁河,为波罗村田亩灌溉水源。在昆明主城内有多处泉眼和地下水出水口称为黄龙潭,其中,位于滇源街道牧羊河上游的地下水涌出点为盘龙江正源之一。地处官渡区阿拉乡的泉眼,为宝象河与马料河的源头,沿途纳山谷溪水,经多处村落后,汇入滇池,是昆明主城北郊至东南部核心灌溉水系。分布于金辰街道波罗村青龙潭以西的地下水涌出位置的堰塘,与青龙潭同为波罗村田亩灌溉水源。
 
被覆盖前的蓝龙潭泉眼 (图片来源:互联网)          

 现状的蓝龙潭已成为荒废池塘(图片来源:互联网)

盘龙江正源之一的青龙潭(图片来源:互联网)
 
位于波罗村的青龙潭现状(图片来源:作者自摄)
 
盘龙江正源之一的黄龙潭  (图片来源:互联网             

 位于波罗村的黄龙潭(图片来源:互联网
       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,曾经承担着农田灌溉的微水系悄然发生着改变,黑龙潭将成为国家植物博物馆的重要组成部分,携手生物多样性文旅系统的打造,成为水文化旅游体验的重要节点。西南林业大学边的白龙潭如今为人与自然小区内部景观水体,它的水量和水位情况将是小区居民判定昆明干旱与否的标准。长虫山脚的蓝龙潭和白龙潭与银汁河随着城市开发建设,完成了各自的历史使命,戛然而逝。盘龙江正源青龙潭和黄龙潭依旧保持着原有的寂静和清幽,清源依旧源源不断注入母亲河盘龙江,近年气候变化,春末夏初时节,两处龙潭出水量不足,存在断流现象,将随着生态环境的修复,慢慢恢复原有的生机。金汁河边古聚落之一的波罗村,自古深受青、黄两处龙潭的滋养,虽然地下水已干涸,但原位原貌依旧保持,这也是朴实的村民们对水,对大自然的尊重和感恩。源自官渡区阿拉乡的黄龙潭,用它的清流润泽了官渡这边土地,积淀了两条古河的神奇和美丽。
       龙潭,如今可能只是一个地名,一处景点,一个庄园。在昆明的北郊,众多山脉的边缘,历史上,它们曾经是饮用水源、灌溉水源的一部分,是恩泽万顷田亩和十余万人口的微水系,现在,它们中的一部分依旧清源涌出,入注江湖,是绿水青山的重要源流,未来,惟愿曾经的微水系用自己的活力不断抒写昆明独特的水韵魅力。